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工作动态 > 团学资讯 > 正文

红医延安颂”延安精神宣讲团开展宣讲 || 青年干部培训——青春热血铸辉煌,挺膺担当献青春(四)

作者:临床医学院   来源:临床医学院      发布日期:2024-05-23   浏览:

延安,像是一位精神抖擞的戎装青年,浑身充盈着红色气息,想要了解他的内在精神,必须了解他的过往经历。延安时期是青年运动最辉煌,最生动,最丰富的十三年,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延安的青年运动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延安的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方向。”

“红医延安颂”延安精神宣讲团继续深入青年干部培训,探索延安时期青年运动的深层内涵,于522日在西安医学院未央校区组织开展了主题为“青春热血铸辉煌,挺膺担当献青春”的宣讲活动。

宣讲团成员黄进结合历史资料,生动描绘了延安时期青年们的生活场景。他们不畏艰难困苦,坚持学习马列主义,积极参与革命斗争,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信仰。他们的精神风貌,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青年的风采,更成为激励后人的宝贵财富。


延安时期青年运动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一脉相承,始终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始终在党团领导下积极进行。在团一大的纲领中,确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的组织”,完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青年团没有独立的政治纲领、政治理论和政治任务,不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是以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为奋斗目标, 在政治上坚定不移地服从共产党的领导。

时局的变化决定着青年运动的方向,所以党一直坚持着对青年工作的组织领导,即共青团的改造。共青团的改造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了先进青年的共产主义组织,向非党西北青年的统一战线组织的转变。二是实现了无产阶级青年运动向民族解放的抗日青年运动的转变。三是实现了青年运动由秘密到公开的转变。


在中央的号召和自身意识的觉醒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青年运动,延安时期的青年运动迎来了蓬勃的发展:安吴青训班自193710月创办至19404月奉命撤离, 历时两年半时间,共举办14期,培训学员12000余名,分别输送到敌后根据地等地参加抗日救国斗争;《中国青年》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192310月在上海正式创刊,192710月在极端白色恐怖之中停刊。19394月,在安吴堡恢复出版《中国青年》,中央青委宣传部部长胡乔木任主编;19378月中旬,西北战地服务团在延安组成。他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发动群众、宣传抗日。顶着烈日,冒着严寒,爬行高山,趟过大河,克服各种困难,活跃在抗日前线……这些历史,都使得延安精神一步一步扎根在这片黄土地上。


延安时期青年运动,是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笔,延安亦是血脉中永不褪色的赤诚,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既对延安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也因青年运动有了启示:“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而共青团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以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为政治责任,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工作主线。

延安,这座被红色精神浸润的圣地,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吸引了无数青年投身其中,成为革命的火种。那时的青年们,怀揣着理想与信念,以坚定的步伐,踏上了这片热土,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属于那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而我们——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进程中,只争朝夕乘势而上,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凝心聚力汇共识,开启担当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