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国家兴。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教育有着深刻的指示,他强调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为此,临床医学院团总支组织开展“新时代 · 新经典”青年领读计划,旨在帮助青年成长成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现在,让我们同领读者一道重温《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篇: 习书记邀请我们返家乡搞农村调研。
内容梗概
1984年3月13日,《中国青年报》即以《县领导关怀负笈者 大学生不忘故乡情——中共正定县委书记与本县籍大学生的通信》为题,报道了习书记与河北农业大学全体正定籍学生之间的书信往来,并全文刊登了这两封信。这组以采访实录形式呈现的报道,回顾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与河北农业大学正定籍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主要有三个部分,分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农大学生写信、习近平总书记邀请大学生暑期返乡做调研、习近平总书记的言行对大家产生的深远影响。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县
作为当时就读于河北农业大学的在校生和事情的亲历者,曹兵海表示看完信后十分激动,习书记的来信有两点对他触动很大。一是习书记非常谦虚,信里说“过去对你们一直关心未及,深感抱歉,望得到谅解”“这里我想高兴地向大家报告”,特别是信的末尾署名是“你们的同志 —习近平”,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对这个落款印象深刻。二是习书记在信中说“农村迫切需要农大学生”“家乡的40多万父老乡亲都在翘首以待”,让他感受到“挑梁扛柱”的责任,增添了“奋发图强”的力量,激发了“献身四化”的决心。

郝嘉玗同学领读
在来信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还邀请大家暑期返家乡做农村调研,实际体验家乡的社情、民情和发展,还做了动员会,在近两个小时的座谈会上,给曹兵海印象最深刻的是习书记讲学习,习书记说,“学东西要学无止境,所有学到的东西都是有用武之地的。学习的同时要想办法应用,在应用中再总结,再用于学习。搞这种乡村调研,就是 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后来他自己当了老师,越来越觉得习书记讲得有道理。知识要学,学了之后就要用,知识就会越学越深,即便是刚开始学的知识,也会找到能应用的地方。

临床医学院团总支组织“青马工程”学员认真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封信,就像一股暖流,在每个人心里涌动,当年一起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来信的1984届至1987届河北农业大学正定籍的51名大学生中有26名回到正定工作,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带着他们做调研的日子,不仅专业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调研的方法、思考的逻辑都有提升;更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培养了实干、坚韧、科学的作风。通过“当事人讲当年事”,读者朋友们真切感受到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时更要有务实的精神与实践能力,在学习与生活中,努力当好行动派,实干家,投身实践,行稳致远,努力学习科学文化与知识,深耕专业领域,用所学所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领读者感悟
通读全书,字里行间,我都能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返家乡的高度赞扬,对青年人勇于创新的欣慰之情。我们青年要锤炼品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创新,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服务社会,将聪明才智贡献给国家的发展,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行动书写青春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对我们青年具有深远的意义,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激励我们怀揣梦想,敢于面对挑战,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