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临床医学院举办2025年我院教师赴北京大学培训暨中国医学教育课程思政案例大赛学习分享报告会

作者:临床医学院   来源:临床医学院      发布日期:2025-10-15   浏览:

为进一步发挥教师外出学习的辐射引领作用,促使更多教师感受北京大学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将学习收获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同时进一步推进高等医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医药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临床医学院于20251013日举办了2025年我院教师赴北京大学培训暨中国医学教育课程思政案例大赛学习分享报告会。会议由杨蕙宇副院长主持。

杨蕙宇副院长主持会议

首先,倪菁老师作了主题为AI+HI(人类智能),共创未来”的汇报。汇报中,倪菁老师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创新应用,重点探讨了AI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深远影响。她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AI如何实现个性化教学、智能化评价和资源公平化,让因材施教从理想走向现实。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正在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转型,人机协同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范式。

"AI+HI(人类智能),共创未来!"倪菁老师最后呼吁,面对技术浪潮,教育工作者应当秉持开放心态,主动学习运用AI技术,在教学改革中展现教师的创新与担当。

倪菁老师汇报

随后,严琴琴教授作了主题为“学习北大精神,勇于改革创新”的汇报。她从“北大教育精神”“思政铸魂育人”“数智赋能教学”“新医科与重混”四个方面向大家详细的介绍了本次学习培训的心得与感想。她表示北大精神的核心在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教育精髓强调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追求卓越和厚植情怀。在医学教育中传承这一精神,意味着我们要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数智赋能教学”是推动医学教育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引擎。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正深刻改变医学实践和教学模式。此次培训强调了利用数智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时空的重要性。“新医科”代表着医学教育向医工、医理、医文交叉融合的深刻转型,“重混”则强调打破学科壁垒,推动知识体系、培养模式和组织架构的创新重组。这要求我们具备重构知识体系、创新培养模式、革新评价机制、开放协同育人的能力。最后她强调,此次培训如同一剂强心针,让我们深切认识到,在医学教育这片沃土上,既要扎根于“北大教育精神”的深厚底蕴和“思政铸魂育人”的价值引领,又必须乘上“数智赋能教学”的技术快车,勇于进行“新医科与重混”的深刻变革。为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健康卫士贡献自己的力量。

严琴琴教授汇报

最后,李蓉老师分享了参加首届医学教育课程思政案例大赛的心得体会。她围绕“思政目标设定”、“教学体系构建”、“教学设计方法”以及“教学内容选择”四个方面作了全面的分享,为学院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她表示:“通过参与本次大赛,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核心意义。在课程思政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医学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与精神内涵,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医学教学全过程,切实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李蓉老师分享

严喜章院长对三位教师的分享汇报做出了点评。他表示今天的分享会内容丰富,令人振奋。我们既见证了老师们在北京大学培训中的收获,也共享了在参加全国医学教育课程思政案例大赛过程中的收获与思考,充分展现了学院教师紧跟时代步伐、推动医学教育探索创新的决心。学习人工智能技术与医学教育、临床诊疗深度融合的最新理念和实践模式,为我们探索智慧教学资源构建、智能评价体系应用、虚拟教研室建设等提供了宝贵借鉴。我院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不断探索医学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元素的精准契合,诠释了如何在智能化时代坚守医学人文精神和伦理准则,获奖案例是将价值引领融入专业教学的典范,值得大家学习借鉴。最后,他希望全院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速AI赋能教学落地、深化AI背景下的思政创新、建立常态化共享机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培养兼具精湛医术、数字素养和深厚人文情怀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严喜章院长总结发言